您所在的位置:泰康同济(武汉)医院 > 健康科普
来源: 时间:2024年08月30日 作者:肿瘤科 别雅琴 浏览量: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22.40万例,死亡18.75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64%和7.28%。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87/10万和13.28/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
食管癌预后较差,基于全球60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显示,食管癌年龄标化的5年生存率仅为10.0%~30.0%。然而,积极开展食管癌的筛查,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食管癌患者早诊率及治愈率,食管癌早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95%。因此,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人群筛查获益,并最终降低食管癌治疗成本、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Q:如何判定食管癌高风险人群?
A: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1)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
(2)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3)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4)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5)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
A: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
A:食管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可根据当地医疗条件,选择但不限于如下方法: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对于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但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食管癌筛查:传统球囊拉网细胞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
A: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内镜下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1cm者每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持续5年。
(3)Barrett食管患者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12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Barrett食管患者无异型增生,每3~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文章引用: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网站地址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406/2a3ca816bd524f19ac8cd9424f9105e8.shtml);
[2]赫捷, 陈万青, 李兆申, 等.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J].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6):491-522.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20517-00348.